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,现有水陆域面积33平方公里,陆域面积131平方公里,拥有各类泊位总数159个,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2个。2012年,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.77亿吨,世界排名第四位;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30万标准箱,世界排名第十一位。天津港目前由北疆港区、南疆港区、东疆港区、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、南港港区东部区域等组成。
位置及交通
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,位于海河下游及其入海口处(地理坐标为:东经117°42′05″、北纬38°59′08″),是环渤海中与华北、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,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,也亚欧大陆桥最短的东端起点。
天津港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,对外交通十分发达,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及疏运体系。京哈、京沪、京津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,并外接京广、京九、京包、京承、京通、京坨、石德、石太、陇海、包兰、兰新等干线与全国铁路连网。北达北京、内蒙古和东北,南抵华东、华南各地,西连西部和西北部内陆地区,进而连通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各国。公路成网,四通八达,京津唐高速公路、丹拉高速公路、京津塘公路( 103 国道)、津晋高速、海防公路等形成辐射状公路网络,连接了北京,天津及华北、西北地区各省市。
自然条件
1. 气象:
属大陆性季风气候,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。
2. 气温:
年平均气温:12℃,极端最高气温:39.9℃(1995年7月24日),极端最低气温:-18.3℃(1953年1月17日)
经济腹地
经济腹地以北京、天津及华北、西北等地区为主。其中,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天津市、北京市、河北省和山西省,间接经济腹地通过综合运输网延伸至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、内蒙古、四川、西藏等省区和蒙古国的部分地区。
腹地横跨我国东、中、西部地区,地域辽阔、人口众多、资源丰富,腹地面积约454万平方公里,总人口2.4亿人。腹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,但地区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。
港口现状
1. 泊位情况
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,其中公共泊位76个。万吨级以上泊位55个,其中20万吨级泊位1个,10万吨级泊位2个,7万吨级和5万吨级泊位11个。公共泊位岸线总长14.5公里。2003年,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.62亿吨,实现一年净增3000万吨的历史性突破,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中均位居第四位,吞吐量在中国北方居第一位,跻身世界港口20强。2004年预计货物吞吐总量可达到2 亿吨,实现一年净增4000万吨的跨越式发展。
2. 历年吞吐量
天津港是中国大陆最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。1973年9月,天津港成功开辟了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航线。1980年,天津港建成中国第一个集装箱码头。在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,天津港的集装箱运输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业绩,从1992~2002年,集装箱吞吐量从不足40万TEU发展到240.8万TEU,10年净增200万TEU,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%。2003年集装箱完成301.5万TEU,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82万TEU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