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,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、扼长江入海口,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,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,我国对外开放,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。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%经由上海港进出,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%左右。作为世界著名港口,2010年上海港货物、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。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。
位置及交通
1. 位置: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,长江与东海交汇处,北纬31度14分,东经121度29分。
2. 交通:
水路:上海港控江襟海,地处长三角水网地带,水路交通十分发达。沿海北距大连558海里 ,南距香港823海里 ,长江西溯重庆2399公里 。
公路:有沪宁、沪杭、沪青平、沪乍、嘉浏等高速公路与江苏和浙江对接,并联通全国高速公路网;有204 、312 、318 、320等四条国道分别通往烟台、乌鲁木齐、拉萨和昆明。
铁路:港区内有铁路与沪杭沪宁铁路干线相连。其中沪宁线与津浦线联结,成为中国东部纵贯南北的运输大动脉;沪杭线与浙赣、萧甬线相衔,可通达中南、西南及浙东地区。
自然条件
1. 气象
上海港所在地,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。受冬、夏季风交替影响,四季变化分明。全年温暖多雨。年平均气温约16度,年降水量约1148.8毫米。全年以东南风为主,强风向为东北风。台风多发生在夏秋之季,风力在10级以上的强台风平均两年一遇。市区全年平均雾日43.3天,长江口24.2天。大多数情况下,雾的持续时间为2至3小时,对港内航运、装卸影响不大。百年来航道没有发生冰冻现象。
2. 水文
黄浦江系感潮河流,属非正规半日潮,一天两潮。长江口潮汐属正规半日周潮,一天两潮。平均潮差为2米至2.5米 。
经济腹地
港口的直接腹地主要是长三角地区,包括上海、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。长三角包括上悔、南京、镇江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、南通、扬州、泰州,杭州、宁波、嘉兴、湖州、绍兴、舟山等15个城市,土地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,人口近1亿。2003 年,长三角15个城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774.2亿元,占全国GDP总量的19.2%。进出口贸易总额2737亿美元,同比增长 56.2% ,占全国总量的32.2% ;其中出口总值1387亿美元,同比增长50.l%。吸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55.7亿美元,同比增长49.5%;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的47.8%。
港口所在的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科技、文化、信息中心,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。1990年中国政府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以来 , 上海围绕着建设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,加大投入,加快建设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10多年来GDP 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。2003年, 上海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50.8亿元,进出口贸易总额1124亿美元,其中出口总值485亿美元,吸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金额 58.5亿美元。
港口的间接经济腹地主要有浙江南部、江苏北部、安徽、江西,以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省。
港口物资流向腹地:除上述省份外,还包括福建、河南、陕西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和新疆等地。
主营业务
港口经营业务主要包括装卸、仓储、物流、船舶拖带、引航、外轮代理、外轮理货、海铁联运、中转服务以及水路客运服务等。
港口主要经营的货类为集装箱、煤炭、金属矿石、石油及其制品、钢材、矿建材料、机械设备等。2003年,上海港货物总吞吐量3.16亿吨中,煤炭及制品5682.3万吨,金属矿石4098.5万吨,矿建材料2533.8万吨,钢铁2112.2万吨,油气及制品2109.6万吨,机械设备1907.7万吨。集装箱货物10225.l万吨,占全港货物总吞吐量的32.35%。
200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.16亿吨, 比2002年增长19.9%。其中外贸吞吐量完成1.3亿吨,比上年增长22.2% 。
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128.2 万标准箱 , 连跨 900 万、 1000 万和 1100 万标准箱三个大关 , 较上年增长 31%, 是我国大陆首个突破 1000 万 TEU 大关的港口。上海港已超过韩国釜山港而居世界第三位 , 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港。截至 2003 年底 , 全港集装箱航班每月达 1494 班其中 : 远洋航线 279 班 , 近洋航线 416 班。
完成旅客吞吐量 10557 万人次 , 较上年仅下降 0.5% ;至 2003 年底,上海市境内共有内河航道 196 条,航道总里程 2066 公里 ,其中三级以上航道 28.63 公里 ,四级航道 123.45 公里 ,五级航道 63.64 公里 。
上海市内河港区共有 3250 个泊位,最大靠泊能力为 2000 吨级。 2003 年上海港内河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9857 万吨,其中进口 8368 万吨,出口 1489 万吨。